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本書揭開心理測驗的神秘面紗,帶領讀者從科學、理論的觀點來認識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心理測驗,包括智力測驗、大學入學考試、職業興趣測驗、人格測驗、臨床衡鑑及應徵工作時的人事測驗與面試等。本書透過理論的闡釋,讓讀者對心理屬性的測量方法與原則有初步概念。此外,配合主題設有「問題與對策」範例,讓讀者深入思考,並根據章節內容提供解答,告訴讀者測量理論於真實世界的應用,並對目前廣泛使用的測驗有更深入的認識。最後,討論心理測驗與教育、企業及臨床決策的關係。適用於大專之心理、教育、測驗統計、諮商臨床等系所心理與測驗相關課程。

譯者簡介

王文中

現職: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輔導與學習支援學系講座教授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計量方法與評鑑哲學博士
經歷: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專長領域:心理與教育測量

陳承德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博士候選人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
經歷: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心理測驗學助教
專長領域:心理與教育測量

目錄

第一篇 心理測驗簡介1
CH01 測驗與測量3

  心理測驗---定義5
  測驗種類8
  測驗和決策---心理測驗的使用10
  心理學家的測驗活動13
  測驗的資訊15
  測驗的標準17

CH02 定義和測量心理屬性:能力、興趣與人格25
  心理屬性與決策25
  智力---普通心理能力26
  興趣42
  人格48

CH03測驗與社會59
  決策的種類59
  社會顧慮62
  測驗的社會後果之分析77


第二篇 心理測量的原則83
CH04 測量與統計的基本概念85

  心理測量86
  評估心理測驗91
  統計概念94

CH05 量尺、轉換及常模109
  轉換110
  量尺分數的等化116
  常模120
  期望表127

CH06 信度:測驗分數的一致性137
  測驗分數中一致性與不一致性的來源138
  信度的一般模式141
  估計信度的簡單方法144
  信度估計與誤差150
  測驗分數的類推力151

CH07 使用和解釋有關測驗信度的訊息159
  使用信度係數160
  影響信度的因素165
  信度的特殊議題169
  測驗的信度應該多大?176

CH08 測量效度:內容與建構導向的效度183
  驗證策略
  效度驗證策略184
  測量效度的評估186
  內容導向的效度驗證策略187
  建構導向的效度驗證策略194
  內容與建構效度206

CH09 決策效度:效標關連效度213
  決策和預測214
  效標215
  效標關連效度驗證的策略216
  建構效度與效標關連效度223
  解釋效度係數226

CH10 題目分析241
  題目分析的目的242
  誘答選項分析243
  題目難度245
  題目鑑別力248
  題目屬性間的交互影響251
  試題反應理論254

第三篇 發展能力、興趣與人格的測量271
CH11 測驗發展的程序273
  建立測驗274
  制訂測驗之常模與標準化288
  測驗的出版和修訂291

CH12 電腦化測驗施測與解釋299
  電腦於測驗的使用:分類300
  電腦化測驗施測302
  電腦化適性測驗305
  電腦化測驗解釋309
  偵測無效或不尋常的反應型態313

CH13 章能力測驗:個別化測驗319
  主試者的角色320
  普通心智能力的個別化測驗322
  特殊能力的個別化測驗340

CH14 能力測驗:團體測驗347
  團體測驗的優缺點348
  普通認知能力的測量350
  學業測驗354
  多元性向測驗組368

CH15 能力測驗中的議題381
  智力測驗中的偏誤與公平382
  文化減低測驗396
  智力的遺傳、穩定性與可變性407

CH16 興趣測驗423
  史氏興趣量表424
  庫德職業興趣調查表442
  職業評估量表452
  傑克遜職業興趣調查表459

CH17 人格測驗471
  人格測驗的發展472
  人格的客觀測量473
  人格的投射測量489 

第四篇 使用測驗做出決策507
CH18 測驗與教育決策509
  機構決策中的應用511
  個人決策上的應用519

CH19 企業界的心理測量529
  人事測驗的範疇與影響532
  預測表現534
  人事測驗的比較評估551
  人事測驗的效度554
  聘雇測驗的社會與法律背景557
  評估誠實562
  工作表現與效率的測量565
  判斷性測量568

CH20 診斷測驗:臨床運用587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588
  MMPI-2597
  班達完形599
  散佈圖分析602
  診斷分類系統605
  神經心理學衡鑑612

CH21 多重評估法的議題623
  臨床衡鑑的本質624
  探究臨床判斷629
  結構性衡鑑計畫640
 
索引691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67222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712頁 / 16 x 23 x 3.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也許我們每個人在閒暇之餘,都會思考一個問題,人生一世,我們一生的終極價值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走一遭,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也許在一個人比較安靜或者遇到一些挫折的時候,一定都是會思考的。 可是很多人思考這個問題通常都是僅僅思考而沒有得出答案或者是得出的答案其實並不理想,又或者更多的情況是人們今天思考出一種結果,明天又忘記,根本沒有把這一切當作一回事。 ... 我們古人在思考人生價值與意義這方面其實做得很不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王陽明一生都在思考人生價值,並且不斷傳達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早在他還比較年輕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自己的人生終極價值是什麼了,王陽明告訴我們,「人生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什麼深刻含義,我繼續為你解讀。 01 王陽明語出驚人 王陽明還在私塾讀書的時候,他就已經表現出來異於常人的思維以及想法,有一次老師正在授課,王陽明卻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好像在思考什麼人生大事。老師看出王陽明好像在想什麼,就問他。 王陽明若有所思,問了老師一個十分特別的問題「人生第一等事是什麼」,老師看著王陽明認真的樣子,實在有點懵,因為老師根本就沒有見過一個學生會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思考了一會兒,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回答王陽明「第一等事當然是讀書做大官」。 ... 王陽明聽完老師的回答,有些不滿意,開始反駁道「人生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老師聽完王陽明的話,有些羞愧,這個故事也因此流傳下來,可是故事之中的深刻含義是什麼呢?王陽明所說「人生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究竟是何意呢?我繼續為你分析。 02 為何「人生第一等事是讀書做聖賢」 我想我們很多人一定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人生第一等事究竟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就是升官發財,當然這個想法無可厚非,畢竟人的生活離不開這些東西,可要是僅僅將此作為人生第一等事,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呢?或者說一個認定只想升官發財的人,是否真的能夠如願以償呢? ... 這個問題我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闡釋一下,首先一點就是關於一個人做事所制定目標與最終實現與否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會針對自己未來制定很多不同的目標,今天我們暫且假定這個人制定目標之後就知行合一去努力實現,那麼這個目標制定與實現目標之間的關係又會怎麼樣呢? 比如你制定一個目標就是這個月努力工作掙1萬塊,你目前的工資基本在8000左右,你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就可以做到了,所以你這個目標很容易完成,但是倘若你制定這個月收入要達到10萬,你從8000跨越到10萬,需要付出的難度就會很大,你想要實現也很難。 但是你依舊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努力向著這個目標繼續前進,最終你這個月的工資實現了5萬,距離10萬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你已經遠遠超過你原本制定的1萬目標,這就是激發潛力的過程。 ... 你制定一個看似不能完成的目標,然後全力以赴去努力,即使最後不能實現你的目標,結果也已經比一開始的時候好太多太多,倘若你制定的目標很簡單很容易完成,那就不叫夢想,也不能更加充分激發你的潛力。 比如我們繼續回到一開始所說的王陽明說人生第一等事是讀書做聖賢,而老師說的是讀書做大官,在做大官與聖賢之間,顯然聖賢才是更高更難實現的目標,制定這樣的目標,即使最後沒有實現,至少你也不會太差。 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利益與夢想之間究竟又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繼續回到一開始王陽明的故事中去,所謂的讀書做聖賢與讀書做大官兩個人生價值,做聖賢是一個看似虛無但是很難達到也很複雜的事情,而做大官倒是很現實也很實在的一件事。 ...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終極價值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那麼這個人一生很可能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圍繞著這個利益點去做的,比如想做大官,一個人可能就會學習很多所謂的生存法則,最後讓自己的人生逐漸向著大官靠攏,這一點本來沒有錯誤。 但是因為你的利益足夠狹隘,所以即使最後你真的成為大官或者達到自己所謂的人生終極價值,你想要守住這個東西也很難,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你的心智以及價值觀根本不允許你處於這樣高的位置。 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大官或者富商,最後都是曇花一現,結局不忍直視,原因就在於這一點, 一開始他們想的就是「讀書做大官」的利我主義,而非「讀書做聖賢」的利己利他思想。今天這個社會,這一點表現得更加明顯。 ... 比如現在的很多創業項目或者老闆,要是一開始發起這個創業項目想的就僅僅是掙錢,那麼往往最後這個公司並不能成功,因為他們的格局基本已經註定了能夠走多遠,反而是那些一開始想的只是簡單想要將某一件事情做好,給人們帶來一些方便的創業項目,最後成功了。 記得馬雲曾經就說過,一開始我做項目其實想的並不是掙多少錢,我想的就是改變這個世界,結果後來在我改變世界的過程中,錢自然而然也就賺了。因為一個東西,確實有它的價值,很多人都願意為之買單。 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人而言,要是你的人生終極價值就是升官發財,那麼你這個人的格局基本已經註定了,你雖然一直都在不斷努力實現升官發財,但是因為你的利益薰心,往往很多時候不僅這件事情做不好,自己還很累,甚至因為實現目的的不擇手段導致自己陷入深淵無法自拔。 ... 要是一開始的終極價值就是做聖賢,比如曾國藩,在30歲左右就定下人生終極目標做一個聖賢,後來曾國藩一直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果然最後他不僅被人稱之為聖人,也得到了財富與地位。 王陽明就更不用說了,他從那麼年輕就制定下長遠目標,說的就是讀書做聖賢,因此他的一生,一直往這個方向發展,最後被人稱之為與孔子一樣的完人,要知道古代總共就那麼幾人可以稱之為完人,曾國藩只算半個,王陽明和孔子分別算一個,可想而知,這是有多難。 03 結語 人生的價值很多時候應該考慮的不是自己得到什麼,而是考慮自己需要做成什麼事情,做出什麼成績,少一點功利心,比如讀書、比如創業,要是一開始想的就是讀書做大官或者創業掙大錢,你就會因為這樣的思想阻礙前進,在沒有成大官,沒有掙大錢的時候,就會停滯不前或者不擇手段,最後適得其反。 ... 反而那些一開始純粹讀書就是為了做聖賢,為了能夠帶給更多人良好價值的人,最後在不經意間,不僅成為了聖賢,還名利雙收。畢竟這個世界和社會從長遠而言,不會輕易虧待一個人,也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得到本不該屬於他的東西。 倘若有人問你,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你不妨就把王陽明的這句話告訴他,「人生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少一些利益,多一些純粹,世界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會更好!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ssay/6rm8r33.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1487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線西肌肉疼痛改善中醫診所二林頭痛中醫推薦大葉大學附近推薦倦怠、疲勞中醫推薦信義鄉瞳孔擴張或收縮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竹山鎮睡眠障礙門診治療中醫 永靖口內疼痛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竹塘肩膀緊繃酸痛改善中醫診所 鹿港胃脹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和美頭痛治療中醫 花壇喉嚨異物感看什麼科 ptt推薦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南投睡不著中醫推薦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躁鬱恐慌改善中醫診所 員林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rl78xx30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